——物价上涨叠加教育支出,日本年轻家庭陷入“育儿焦虑”
【少儿侨报 东京讯】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,日本家庭的育儿经济压力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。根据《日本时报》(The Japan Times)10月24日报道,日本国立儿童健康与发育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 Health and Development)近日公布的一项全国母亲问卷调查显示,从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,平均养育费用高达1632万日元;若延续至高中毕业,总额更是达到2172万日元。
这一数字较十年前增加了近20%,显示家庭育儿支出正随通货膨胀、教育投资及社会结构变化持续攀升。

日常开支与教育费用成为“最大负担”
调查结果显示,家庭支出中占比最高的为“教育相关费用”,包括学费、补习班费用、兴趣班支出及学校活动费用。东京、大阪等都市圈家庭的支出尤为突出。
一名受访母亲表示:“孩子上小学后,周围家长几乎都让孩子上补习班和兴趣课。为了不让孩子落后,我们也不得不投入更多。”
除教育外,食物、衣物与交通费用也在增加。由于物价持续上涨,幼儿园及学校午餐费、教材费、校外活动费均较去年有所上调。一些年轻父母坦言,政府补助虽有所帮助,但难以抵消整体支出增长。
双职工家庭也感压力,延迟生育现象加剧
报道指出,即便是双职工家庭,也难以完全抵御育儿成本上涨的冲击。部分家庭被迫减少储蓄或推迟购房计划。
东京一位30多岁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夫妻都在工作,但育儿与房贷的支出几乎占去全部收入。要再生一个孩子,实在不敢想。”
专家指出,这种“经济性少子化”已成为日本社会的结构性问题。随着年轻家庭推迟或放弃生育,人口减少的恶性循环可能进一步加深。
政府补助政策仍有限,专家呼吁“结构性改革”
面对不断上升的育儿成本,日本政府近年来虽推出多项支援措施,如扩大儿童津贴、减免教育费用、提供托育补贴等,但实际效果有限。
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森下裕子指出:“问题不只是金钱支援的多少,而是社会整体对‘育儿成本’的分担机制仍不完善。应当建立更公平、更持续的家庭支持制度。”
她建议,政府应在住房、教育、托育服务等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,减轻家庭的隐性支出,并为职场父母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制度。
社会呼声:让“育儿”不再是家庭独自的战斗
随着舆论关注度上升,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家庭支援模式。例如,部分城市推行“共享育儿支援中心”,为家长提供免费托育、咨询及物品交换服务;一些企业则试行“家庭同伴休假制度”,让父母能更灵活地陪伴子女成长。
社会评论员指出,日本正迎来“育儿社会化”的转折期——从“个人责任”走向“社会共育”,将是未来能否缓解少子化与经济压力的关键。

在物价高涨与社会变迁交织的时代,日本家庭在育儿路上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。经济压力、教育竞争、时间不足——这些现实问题让“育儿”不仅是一场个人的努力,更是一场全社会的共同挑战。
正如专家所言,育儿并非父母独自承担的责任,而是国家与社会共同构建未来的工程。唯有当教育、职场与生活环境真正支持家庭,孩子们才能在更宽松、更有温度的社会中健康成长。